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

【SPRZ✞GothiColoRing】歌德虹環:寡婦

系列主題元素:HALLOWEEN、黑x彩虹色環



紅:詩緹菈
The Widow:grave fence mourning dress

  詩緹菈,全名:詩緹蘭瓦蒂。角色概念源自於名探福爾摩斯鍾愛的名琴─史特拉瓦第(別譯:史特拉底瓦里)擬人化而誕生的角色。原創故事裡是小提琴家,主修提琴家族跟鋼琴,與閨蜜薩克斯風手──尤珍妮,共同任職於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。曾以她參與ZERO企劃創作在世生平。






  久違色塊風,越畫越仔細。以墓園黑柵欄及寡婦喪服結合為出發點所設計的禮服,由維多利亞1885年代的喪服為雛型改作。途中一邊畫一邊猶豫來猶豫去那個臀墊式裙撐到底要50年代還85年代,所以最後只好折衷變形(毆)


照片來源:《Esty》Victorian Dress 1880

  順便查資料理解喪服用色之於世界文化的影響。亞洲方面,華人以白色為主,如披麻戴孝。日本『喪服』通常視與亡者的親近關係,分別穿著和服或洋服(指西式服飾),男性正式和服各種婚喪喜慶都可穿著,可以說一應俱全,女性和服則有分等級,詳細可參考《日本喪禮解析》,還有部落客渡部太太《日本參加喪禮的喪服介紹》實際經驗談。泰國則以黑色為喪服,然而也有喪偶時穿紫色衣物服喪。菲律賓受中國、日本及天主教影響,衣物有黑有白,普遍認為紅色不應出現在喪禮會場。亞述人同樣穿著黑色衣物,題外根據傳統,亞述人守喪會由亡者的女性近親哀哭來表達不捨與悲傷,四十天內穿著黑色衣物,一年內不參加任何舞會慶典。

  1560年代歐洲喪服普遍以黑色素衣為主,這個習俗最早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,當時多穿著深色羊毛長袍。文藝復興後婦女的黑色喪服為當代流行的保守款,配戴面紗及黑帽。俄羅斯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希臘、墨西哥、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地區,寡婦終其一生只穿黑色,而亡者直系親屬長期穿黑色衣服。1870年代以來,即使是移居美國的喪葬習俗,至少也要穿黑衣服喪兩年,但此年代歐洲依然有守喪一生的寡婦。

  白色曾用於王室以表示深沉哀悼(參見西班牙及荷蘭)。英國基本也以黑色喪服為主體,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社會氛圍會促使人必須嚴格遵守。時間轉至19世紀,英格蘭哀悼之禮已發展成一套複雜規則,尤其是上流階級。女性穿著沉重隱蔽的黑色衣服,並使用沉重的黑色縐紗面紗(縐紗原文為Crêpe,這字眼我直接誤會成可麗餅*華麗毆飛)。整體合稱『寡婦的雜草』(源自古英語wǣd,意為『服裝』)。指寡婦喪偶期間穿著的整套服飾。紅色一般不會使用,但假如在喪禮穿著紅色,很可能被誤會成『很高興那位躺棺材人士蒙主寵召(乾)』,因此不穿紅色是大家彼此的默契。英國早期比較嚴格,但現在普遍接受深色系的服飾作為葬禮出席的服裝顏色。然而非洲某些文化的喪服用紅色。

  一般而言,亡者死後四年期間寡婦可以穿特殊服裝守喪。雖說寡婦也可以更換其他衣服,但普遍認定過早換掉喪服是對亡者的不尊重,假如寡婦還年輕具有吸引力則會有被暗示性濫交的嫌疑(?)。受制於傳統約束者(就是指寡婦)被社會緩慢接受穿回常規衣物,此階段稱為『完整哀悼』(full mourning),完整哀悼後陸續穿上紫色、灰色或紫丁香色等寂靜顏色則稱為『半哀悼』(half-mouring)。以下三個連結為維多利亞時代喪服的相關資訊和圖解(全英文)。

Dressed for Mourning(圖解十九世紀的喪服)
Mourning Dress(過去到現在的喪服演變史)
Fashion History - Mourning Dress(喪服的設計及色調)
Victorian Mourning Etiquette(維多利亞時代哀悼禮儀)

  如有精力會再彙整上面連結的歷史段落文章





  今年度HALLOWEEN的臨時起意計畫《GothiColoRing-哥德虹環》,基礎概念是本家女角的服裝伸展台(?),從原創角色設定中挑選十二位星宮的女孩,穿黑色系服裝再各搭配主要代表色呈現。


  不忍說其實想過原本預期像之前的作品畫多些再一次展示,因此考慮了十二除以六,等於用上下兩篇作完結,然而畫單張圖還要日常上班,其實過程花很多時間,等全體完稿直接就萬聖夜結束準備迎接聖誕節(不)。仔細思考覺得自己何必憋那麼累,乾脆「一張圖加部分知識發表」,(好像和平常做的事情沒差別)。所以這系列屆時就是十四張圖、十三篇文跟十三段小知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